<中国经世史>笔记

上次读中国历史类的著作好像还是<南明史>,最近买了邝士元的几本,准备慢慢读完.于我而言,读历史是快乐之事.<中国经世史>主要介绍的是各朝政治制度,涉及兵制,吏治,科举等等.书比较厚,也有不少重复内容,中间断断续续有不少让人动人之事,摘录如下.

  • 综合而论,历朝之中,综合来看还是汉唐制度较为优秀,所以能成中华之代表
  • 宋代重视科举而忌惮武将,因太祖是武将加黄袍,所以一直压制武将.另外杯酒释兵权,将地方权利收归中央,地方不能做事,国进民退,所以宋代一直积弱.现代看网上讨论,宋朝基本上最被鄙视.但高晓松之类喜欢一直夸奖宋朝,因为宋朝重视士族,读书人地位高.而明朝相反,朱元璋穷苦出身,重视普通百姓民生,所以一直压制士族,所以高晓松一直不怎么看得起明朝
  • 藩镇之祸是个顽疾,唐朝亡于此,也因藩镇而能延续续国祚.明朝吸取教训,将军只能在战士指挥士兵,战事结束,兵权收回.所以明朝无藩镇之祸.清朝则有,地方权利大,好处是经历三藩之祸以及太平天国之乱,仍然未亡.
  • 言官的一个核心就是禄薄而赏厚,俸禄及官职低,但权利大.位卑则无所顾忌,不安于现状,赏厚则敢于直言,不惧高官贵族.中国的君主专制始终未演变成欧洲君主专制的残暴,就在于监察制度.
  • 兵制上,蜀国丞相的成就最令人动容,<文献通考>:’以蜀之大,其兵不过十二万,而所用八万,常留四万以为更代,蜀之强以不尽用之故.及蜀亡,尚有十万二千,数年之间,所折不过二万耳’.<三国演义>本身是一个非常具有浪漫主义的作品,曹魏才子气度,蜀国更是中国政治理想主义的巅峰,所以知乎上关于诸葛丞相的问题经久不衰,意难平.
  • 兵力强盛,一个重要要素是要让部队自给自足,尽量不从国库拨给.屯田,唐朝的府兵制度,明的卫所制度皆是如此.战时打仗,闲时种田.宋朝则是募兵,国家养着,国库开支大部分都在部队上,
  • 朋党之祸多与科举关联.
  • 宋代书院发达,到元代也是如此.元代民间书院保存,使汉人握有文教大权,而促成元之速亡.
  • 西汉张謇出使西域,主要目的在联络大月氏,夹攻匈奴.意外收获是得来优良马种.同时正值罗马帝国兴起,此时正好促成了中国与希腊文明接触.也移植了葡萄,石榴等作物.更重要的是,佛教也由大月氏传入.
  • 班超通西域手段极其高超.其时西汉军队不多,无力出兵西域,所以班超以西域之兵,食西域之粮,将西域各国宗主权夺回.
  • 唐朝平定东突厥,日本闻之,仰慕其声望,开始全面学习中国文化.另外,平定西突厥的附带作用是引起了十字军东征.
  • 明朝郑和下西洋,主要目的与建文帝和炫耀国威无关,主要是经济方面。西北帖木儿帝国崛起,阻断西方交通与经济交流,所以便向沿海地方发展。故能解决沿海平民生活,清除海盗,增加国库收入。

以上只是零星片段,《中国经世史》的主要作用是将历史串联起来,以一个连贯的视角来解释在常人看起来并无关联的事情。为什么唐代有藩镇之祸?为什么有五代十国之乱?为什么元朝灭亡迅速?等等问题,皆在历史的脉络里有清晰答案。